Sally Watson
PrincipalOmnis netus faucibus
競爭力育苗計畫,是由中華瑪倉和平協會發起,並與學校共同執行的英語課後輔導班計畫。本計畫由協會提供經費資源,並與合作學校共同尋找合適之英語老師後,於學校為弱勢孩子開辦課後英語輔導班,讓這些孩子也能擁有好好學習英語的機會。
除了提供經費支援外,協會也安排專人定期到校觀課,隨時與學校及老師保持聯繫,持續討論與精進計畫不足之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弱勢孩子的教育問題,絕非社會上少數人參與即可翻轉。近年來愈來愈多證據指出,除了有形資源的挹注之外,「人」才是幫助孩子走出弱勢負向循環的重要角色,包含願意陪伴並教導孩子的好老師,或是能協助將公益資源妥善運用的人才。有些時候並不是資源不足,而是沒有能運用資源並陪伴孩子的「人」。(「2019教育永續發展論壇」劉安婷演講——有人才有教育,教育需要創造改變的人才)
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很多非市區小學校的老師,除了授課的節數較市區更多、更複雜之外,同時兼任導師、行政等工作,時常壓的老師喘不過氣來,而沒有心力負擔孩子課後的學習課程。同時,這些學校也不同於市區學校,更容易找到校外能協助社團、課後班等課程之老師,而造成孩子的學習資源受損。
為了幫助學校減輕尋找合適英語師資的負擔,中華瑪倉和平協會於暑假期間辦理「競爭力育苗計畫英語師資培訓課程」,招募學校與校外老師參與課程,幫助他們裝備基本英語教學能力,而能在開學後至學校單任英語課後輔導班的老師,一同為孩子的英語學習努力。本次課程,也邀請具備英語教學專業的美國籍老師Michael,為老師們設計能幫助英語教學的師資培訓課程。
本次課程,Michael老師將課程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現場教學經歷分享」與「常見英語錯誤」
Michael老師認為,每個地方都有它們特殊的環境與文化背景,瞭解彼此在學校遇到的問題是很重要的第一步。Michael老師舉例,過去他曾在美國黑人社區擔任老師,那裡的教育環境是與台灣天差地遠的,這些孩子可能從國小就逃學,參與犯罪活動,連要要求學生在教室裡好好坐著上課都是一大挑戰,更別說是教會他們重要的知識(參考:Linda Cliatt-Wayman: How to fix a broken school? Lead fearlessly, love hard)。目前在基隆學校服務的老師們也分享他們在學校看到孩子的學習狀況,像是家庭背景造成很大的學習落差,有許多新移民、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孩子必須照顧等等,是這些孩子無法好好學習的很大原因之一。或許老師們的經驗不盡相同,但透過交流於討論,不只讓彼此更加了解,也能互相分享小撇步,一起共同成長。
除此之外,老師也在課堂中分享台灣人在使用英文時很常犯的錯誤,提醒老師們在課堂中必須要小心,以免讓孩子也學習到錯誤的英語知識。他也鼓勵老師們在課堂中用完整的英文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思,就像在學校孩子們的英語課一樣,老師要盡量鼓勵孩子用完整的英語句子表達,而不是使用單一的單字,這樣可以幫助大家在英語能力上更佳進步。相信接下來的課程都能讓老師們收穫滿滿,在未來能成為協助孩子學習的助力。
認識競爭力育苗計畫
如果你也想幫助弱勢孩子學習,可以點此連結支持我們